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古国雄风 / 刘建中, 甘玉佳, 胡雅婷主编. --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8.3
ISBN 978-7-5126-6151-6
Ⅰ. ①古… Ⅱ. ①刘… ②甘… ③胡… Ⅲ. ①宁乡-
地方史 Ⅳ. ①K296.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42459号
目录
序:浓情泼墨写乡愁/ 姚普科001
古国文明
宁乡青铜魅影/ 李伯谦002
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入选/ 005
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
——揭开“宁乡铜器群”之谜的钥匙/ 李乔生007
历史初探
——兼论炭河里古文化/ 喻立新 012
黄材的硐居巨石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丰碑/ 杨 青 029
四羊方尊风云/ 姜太军 033
待雪芙蓉山/ 孙意谋 038
商周青铜器/ 041
大美黄材
大美黄材/ 周桂华 046
沩山景点拾贝/ 048
黄材水库/ 062
云山书院记/ 刘 典067
沩江源,禅之境/ 胡雅婷072
黄石坳/ 陈佑生075
国营七一六矿/ 姜应钧077
美丽的石板塘/ 肖重周079
宁乡长桥的传说和历史/ 秦旭卿081
黄材中学/ 刘献民087
国宝之乡,黄材月山/ 胡雅婷089
炭河古城新貌/ 胡雅婷092
古阙公园/ 胡雅婷095
我县最早的工厂及黄材铸锅业发展/ 摘抄县志097
铸锅业 / 摘抄县志100
黄材历史上的三座土法炼铁炉/ 姜书喜101
龙王潭的坛罐缸钵/ 甘玉佳103
划船塘造船/ 程曙光104
老家装修了/ 刘建中106
以地生财振兴黄材镇经济的党委书记
——侧记陈亮和周兵山同志的事迹/ 刘建中108
大沩典范垂后昆/ 邓寿生110
辛勤汗水化春雨
——水利建设简述/ 熊其二113
教育、文化、卫生概述/ 周桂华117
科学养蜂 发家致富
——记宁乡县蜂业协会会长何连辉同志的先进事迹
/ 甘玉佳119
人物春秋
黄材人才辈出/ 姜 烈122
刘少奇回乡调查纪实
——视察黄材水库修建工地/ 126
纪念密印禅师圣诞一千二百周岁/ 姜品南127
走出沩山的大诗僧/ 姜福成128
姜姓始祖德厚流光公简介/ 姜品南131
起世祖进迓公刘御天
——由吴徙楚源远流长/ 刘建中132
进迓公墓志铭/ 刘建中134
夫妻将军甘泗淇与李贞的传奇故事/ 136
县委书记杨世芳蹲点记/ 甘玉佳144
平凡中见伟大的女性/ 刘大年147
学习国芬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谢景星150
满目青山夕照明
——记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肖爱莲/ 姜笑澜 152
肖月苏同志二三事/ 刘建中155
星沉宝岛,魂葬家山/ 刘建中157
追忆中共宁乡县工委书记李品珍/ 甘玉佳161
怀念父亲/ 程丹宏164
创业典范 育人楷模
——记我的舅父李养曾/ 甘玉佳168
艰苦创业的领头雁
——记李泽成同志对铁冲人民的贡献/ 欧玉梅 170
胡述祖的坎坷一生/ 174
有关影响人物/ 177
历史风云
裴休与密印寺
——法有金城赖相君/ 孙意谋186
南轩文化园散记/ 杨孟军 189
沩山农民起义始末/ 193
沩山游学/ 喻立新 197
春光照黄材/ 刘建中199
革命摇篮,云山书院育新人/ 200
谢南岭和喻东声等烈士与沩山武装起义始末/ 201
李杰举义雪峰山/ 208
姜亚勋和李石锹领导的黄唐起义/ 210
黄唐起义纪念碑落成记/ 徐拂荣223
黑底黄字,熠熠生辉/ 刘建中228
门前树大好遮荫/ 孙意谋230
情满杓子冲/ 孙意谋233
黄材历史大事年表/ 236
乡风民俗
话说过年/ 熊其二242
传统节日/ 245
擂 茶/ 248
族谱文化/ 刘建中250
范氏宗祠/ 范向阳 254
高氏宗祠/ 255
宗教活动场所(图文)/ 256
访同庆寺/ 姜福成257
黄材石狮庵/ 胡雅婷259
神奇关圣殿/ 甘玉佳261
兵家要塞——郭公寨/ 邓喜良264
老二太公/ 刘志辉266
风 水/ 贺葵生267
故土情深
忆江南·家乡好/ 彭可平270
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的传奇故事/ 271
回忆老战士林场/ 姜应钟 274
一位可亲可敬的不平凡女性/ 何佩钦 277
著名书画家刘振涛先生艺术简介/ 刘建中摘抄本族谱 282
珍稀榧子树/ 潘苏中 283
沩水情趣/ 姜国全287
难忘的岁月/ 谢喜云290
中学生活拾零/ 李耀庚293
枫树缘/ 何赛乾295
志存毫厘间
——记横市镇金丰村科技标兵、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李玉玺/ 甘玉佳297
忆沩滨中学/ 姜国芬300
记草药郎中范菊泉/ 李国元305
父 亲/ 左连生308
墨苑耕耘/ 谭国材312
人生、事业与古国情怀/ 刘建中314
从甘家冲走进北京城的翻译家/ 甘玉佳318
酿在儿时记忆里的黄材古镇/ 姜国钧320
剪不断的故乡情/ 陈再坤324
大山深处的呼唤/ 陈珍坤328
塅溪琐忆/ 姜天剑331
家族那点事/ 胡雅婷335
编后记/ 胡雅婷337
编后记
· 胡雅婷 ·
我曾在诗歌中这样表达:“我不愿向外人提起这里的茅房、杂草与惊慌不定的灵魂,怕一说出口,它们便躲进我的身体,而这些,令我无法表达眷恋与诀别。”
这样的表达源于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黄材于我已成故乡。偶尔回来,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个局部的响动背逆了初心;生怕某一处疼痛发出呻吟;生怕某双眼睛在我的身后用寒光刺我的背椎。
基于种种,当《古国雄风》的主编刘建中老师找到我时,内心汹涌澎湃,第一时间赴黄材拜见刘老。近八十高龄的刘老已花了一年多时间收集到五十多万字的文稿。
由于几位参加组稿的老师有的年事已高,有的忙于公务,出版事宜也就进行缓慢。黄材各界对此书深表期望,并有不少贤达人士为此书尽心费力。其中左连生、刘九如、张先方、姚普科、胡永阳、彭可平、邓光辉、潘苏中、甘玉佳、李品南、周桂华、邓喜良等都为此书的出版奔走,因而,推动此书的面世,我义不容辞。
为此书找配图,几天之内穿山过岭,上城墙山,爬猴公大山,寻古迹新貌,将大黄材之山水再一次重温。马不停蹄地对《古国雄风》一书原始稿件收集到的约50多万字,精炼成127篇,26万多字。此书收入作品已知作者名自清朝至今达五六十人。
借主编刘建中老师的话:“尽可能的搜集,尽可能地精炼。”在执编过程中对一些文章爱不释手,增加了编辑工作的信心与热情。从挑选、精选到文本排列,到语言文字字符的校对,经半个多月的连续工作,终于将此书送达出版社。
当然,大沩文化与炭河文化的厚重与大黄材历史的源远流长,不是几十万字能概述得完整,我们旨在搜集整理与探索,在前人的呈现上加以拓展创新,而它们的神秘神奇与精神内在仍期待后来者以更全面的角度挖掘。
这方水土上曾经的耕耘不辍;曾经的安宁馨香;曾经的战火纷飞;曾经的繁华与光芒是主编人员呈于读者的厚重色彩,是对大黄材生命生生不息的另一种诠释。刘老等前辈呕心沥血结此《古国雄风》集,皆因挚爱这方水土;挚爱年深日久的温暖与疼痛。历史是生命的历程,地方史是带地域温度、地域特色的生命历程。这些温度与特色源于这方水土的生命基因,当带有特质的血液仍不断地生出不同的音节,将他们传承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国之根本之文化自信。作为大沩文化、黄材千年古城的传承人,我们应多一些诗性的智慧,像魏晋风度中的“轩轩如朝霞举”“岩岩如孤松之独立”,理应有自觉、自尊、自信与自强,而更应有文化的自觉、自尊、自信与自强来传承与发扬精神家园已知的、待挖掘的这方水土的种种。
为挖掘地方文化,推介当地人文景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当地民间人士自发组织编辑此书,并邀请了部分作家参与撰稿。在一些章节中,除已署名作品,有部分文章转录自《宁乡历史文化丛书》及其它载体,感谢此书的所有编委与作者的辛勤耕耘。关于作品版权问题,遵行主编征得作者授权为原则,公共资源征得原出版方同意为原则,有关作者与出版事宜均由主编方负责,并承诺承担一切有关法律责任。如仍有个别作者对所采用稿件存在异议的话,请与我们及时联系,届时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薄酬。此书的出版得到了姚普科、胡永阳先生指导,不胜感激!得到喻亚军、夏时、姜福成、谢仲舒、宁乡市政协、黄材镇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一并感谢!由于执编水平局限,执编工作有待提高,希望在再版时得到读者的宝贵意见!
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