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主席,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先生们、女士们:
下午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这次活动。
作为文学爱好者,在文学领域这一块,我是新兵。我是学经济学专业的,没有文学基础。而且多年来一直在金融管理机关,主要从事金融分析与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所写的公文数以千计,但真正涉及文学的经历很少。
如果说《融悟》作了一点尝试,就是在金融人写身边人、写金融事的方面,作了一次初步的探索。讲几点最深的体会:
一、文学需要真情
在创作《融悟》之前,我曾以感恩的方式、散文的形式,回忆起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自己从广西成长、到北京读书、到湘西工作等所见所闻,出版了近20万字的散文集《缘》。
因为有亲情,写起来比较自然。玉明主席还为我写了一篇读后感,可能引起了他的共鸣。
2006年,玉明主席从省局调任张家界银监分局局长,受他的感染,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涉猎诗词创作,积累下来,也有五、六百首诗词,毕竟是文学新兵,自我感觉,虽然创作出来的诗词质量不高,但有一定的灵性,可以培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念。
二、文学需要沉浸
玉明局长在张家界市工作期间,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可以说,他做到了“沉浸”,即沉得下去,浸染民情、社情,包括民俗风情,他都能较好把握,娴熟于心。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张家界银监分局只有40来人,承担着全市的银行业监管重任,日常工作很繁重,特别是主要领导事务性比较繁杂,想真正深入下去,也只有周末时间。因此,玉明在张家界工作期间,基本上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走基层,搞调研。两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张家界的大部分乡镇。他的诗集《沉醉张家界》可以看出他的足迹。
讲一点插曲。那时,我,就是被他抓“壮丁”的。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有《融悟》这个作品。
玉明局长调回省局之后,有缘多次相见。交谈相关工作时,他曾建议我多写点文学作品。
我自己也在思考着。不断的思索和寻找切入点。
张家界,是湖南对外开放甚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美丽窗口。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四千万人次。全市上下、各行各业都在为建设这个美丽窗口而努力着……
张家界银监分局从2003年成立以来,先后获得银监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全局40多名员工一直努力履职,为银行业稳定运行、推进金融服务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
如何反映这些工作,如果从档案史料中,都可以在档案室里保管的工作总结中寻找出来。倘若找到了,用玉明的话讲,只能称之散章轶事。
因此,从文学层面上看,如何把这些生动的场面以文学的体裁形式表述出来,的确困难。特别是对于自己,没有文学专业知识,也没有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
所以,一直在寻找着这么一个切入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突出作风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的问题。
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自然联系起玉明在张家界履职期间的点点滴滴。他雷厉风行的作风,他喊走就走的身影,自然浮现在脑海中,可以说召之即来。
回眸玉明“走读张家界”,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他刚到张家界时,我说过一句子要“讲张家界的话”。玉明从此抓住不放。他崇尚务实,不只是单单坐在办公室听一听各银行的工作汇报,而是较好地弘扬了调查研究的好作风。经常性的深入、更多的是踏访田边地角、厂矿车间进行调研了解;不只是单纯下到各银行问一问情况就了事,而是涉乡问组、串门走户地进行促膝交谈;不只是在办公室看一看表格数据,就发号施令,而是深入基层,冒雨涉泥、披露戴月地进行调研,从而取得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话语权和工作主动权。
玉明局长这种坚持不懈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进金融服务的精神,放大开来,就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浓缩地反映了银监分局乃至全市整个银行业的整体风貌,而且当时形成的多篇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转发全市或报刊杂志刊载。如今认为,仍然经得起历史检验,这种精神和信仰不能丢,必须坚持和弘扬。
三、文学需要自信
把脉了基本理念,确认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形势,特别是写熟悉的金融人,亲身经历的事,自然增强了自信。
一方面,对于金融人写熟悉的人和事,加深了理解,自认为能够比较适应,所谓“信手拈来”,乘势而为,相对有些把握。
另一方面,研究写作手法。适时与玉明主席商讨,能不能以花絮的形式,注重“过程”,即把一些决策过程、推进金融服务“三农”与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银行业风险化解的过程、银行业案件查处过程反映出来?这些过程,可能就是“故事”,往往在档案资料中是难以反映的。把这些过程用文学的语言,以“故事”的方式表述出来,可以使金融文化更加丰满一些。
相对而言,在银行业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中,似乎正缺乏这个史料。银监分局的两个文明建设成就,似乎也需要这个来加以补充和佐证。
在玉明主席的激励下,我整理了那些年的调研笔记资料,尝试以日记的形式,还原跟随玉明局长开展调研时“故事”,着力点注重过程。
四、努力克服困惑
实践表明,金融人写金融事,也有困惑。主要方面,有“两难”。
一是从理性的写作上升到感性的创作方面,遇到过转变困难。过来,一直从事金融分析,长期与数字打交道,从枯燥乏味的数据中寻找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点、异动情况。然而,要把金融人所作的努力,变成具有感染性的文学,无论是写作思路还是写作模式,有时都难以转换。
二是从公文写作到文学创作,也有转变困难。公文写作,它具有三段论的特点,虽然也存在文字上的提炼过程,但它不需要文学想象的空间,只要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就行。长期的公文写作,养成的思维惯性,转换到文学写作上,就是在文字之间方面,有时缺乏文学语言与文学艺术。这对文学创作来说,可能是致命伤。
好在玉明主席还把了一道关。一路走来,诚如罗鹿鸣主席在《融悟》序言中所说,“文学创作与公文写作,应属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不仅是词汇择取大相径庭,而且思维方式也泾渭分明。”
领悟“融”之真谛,确如覃正爱教授所言,“融”中有境界。
张家界市政协主席汪业元在审阅《融悟》通稿之后,欣然作序,并对银监分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张家界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有无数个像玉明同志一样的人、无数个像张家界银监分局一样的单位,在这里播种憧憬和梦想,为这里发展繁荣呕心沥血、孜孜以求。正因为如此,这里得以较快发展,他们描绘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融悟》,记录了玉明同志和他的同事们在张家界工作的一些点滴,有事,有人,有精神,是一个地方银行业监管团队工作的缩影,反映了他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努力,通篇充满了对这块土地的深情厚谊,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说实在的,在还原跟随玉明局长开展调研时的这些过程中,如何把这种精神通过文学的方式反映出来,以实现传递“正能量”的要求,笔者在把握方面,只能说是作了一次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好在有这么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融悟》的创作与出版。正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使得写作过程比较顺利。在此,特别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融人写金融事、写身边人、写身边事,题材是好题材。但由于自身的文学经历、文学修养都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因此,《融悟》的主要篇幅,都是以平铺直陈的大白话语言,反映以玉明为局长的银监分局以及张家界银行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更多的语言还是脱离不了公文式的那种报告语言,也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这可能也是需要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克服和修养的。希望大家能够包容。
同时,借此机会,通过座谈交流,向湖南金融业的许多优秀作家学习。争取多读你们的优秀作品,祝大家创作丰收!
201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