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官渡码头
灵官渡码头,东岸渡口在城南灵官渡街临湘江边处,西岸渡口在城西牌楼口。灵官,主降雨的神灵。相传古时久旱无雨,万民祈祀灵官显圣,降伏旱魔,施雨思泽于天下。渡取灵官名,有求风调雨顺、保民安泰之意。昔时橘洲有供奉灵官的江神庙,此庙亦毁于日寇侵华时。2003年,在橘洲景区改造中,按原貌复建了江神庙。在2002年潇湘路防洪大堤修建前,每逢冬季枯水季节,橘洲到牌楼口沙滩连片,可步行往返,民间有“三洲连出状元”的谶语。宋时人们常称橘洲为“乐渚(渚,指水中小块陆地)”,而称岳麓书院的后山为“西屿”。张栻有《东诸》诗:“团团凌风柱,宛在水之东。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朱熹也曾吟《西屿》:“朝吟东诸风,夕弃西屿月,入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1850年,灵官渡码头处,还发生了一件对中国近代史影响巨大的事——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
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
故事发生在1850年1月3日,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因病辞职乘船回籍途中,停泊在岳麓山下的灵官渡处。当晚,他会见了从未谋面的当时还是一介书生的左宗棠。两人一见如故,并进行了彻夜长谈,使中国的近代史,多了一段佳话。
身为封疆大吏,特意会见一位书生,而且是带着有病的身子,这是很有原因的。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候官人。清代名臣,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一生力抗西方入侵,鸦片战争期间,主张严禁鸦片。充军伊犁期间,协办垦务,在倡导水利、开辟屯田的同时,不忘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提倡经世之学,虽始终坚持抵抗外来侵略,但对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文献遗世。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后人尊他为“民族英雄”和“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求学岳麓书院,从青年时代起就注重经世之学,立志为治国平天下做贡献。鸦片战争期间,左宗棠正受其师贺熙龄的委托,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澍之家安化教其子陶栱读书。虽身处僻地,但他以一腔热情,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他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与师友的书信往来,了解前方战况,并撰写了《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问》、《善后》等多篇制敌之策。战争的进程,使左宗棠大失所望,他在给老师贺熙龄的信中一再表示“愁愤何言”、“令人储懑”、“不胜愁愤”。他对封建官僚们的文恬武嬉浑浑噩噩也极为不满,“士风日下,人物渺然,思之令人心悸”!但对林则徐的爱国之心及用兵之道则钦佩不已。
他曾自述道:“自十数年来,闻诸师友所称述暨观官保与陶文毅往复书疏,朴则实有以知公之深。海上用兵以后,行河、入关、出关诸役,朴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喜,尝自笑耳。”足见他对林则徐的敬仰之深。
而林则徐对左宗棠的了解,最早是通过胡林翼。胡林翼是林则徐知己好友、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时为林则徐的部吏。胡林翼与左宗棠又是过从甚密的好友,两人同为长沙府人,又是同年所生。陶澍逝世后,胡林翼也回乡到陶家帮助料理家事,常与在陶家执教的左宗棠“风雨连床,彻夜谈古今大政”。密切的交往,胡林翼对左宗棠的品性、才学钦佩不已。1848年,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内,急需辅助人才,胡林翼即大力推荐左宗棠。因侄子成亲,陶澍儿子读书等事无法脱身,左宗棠错过了这次机会。不过,通过胡林翼,也通过左宗棠老师贺熙龄等林则徐对左宗棠的了解是比较深的,他记住了左宗棠。
鸦片战争的失败,助长了西方列强的侵华野心,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林则徐等爱国之臣,左宗棠等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如焚。而此时的林则徐因积劳成疾,已不得不辞职回籍。他竭盼有爱国之心,有真才实学的人出来为国效力。他自然想到了左宗棠。于是将行程通过胡林翼告知了左宗棠。
1850年1月3日傍晚,船一靠岸,守候已久的左宗棠便迎了上去。当晚他们交谈甚深,内容也相当广泛,家事、国事、人物、政务无所不及。二人“燕谈达曙,乃别”。
他们谈到了吏治,左宗棠认为:“督兵房之弊,索无厌,实为成政之蠹”。林则徐颇有同感,说:“总督一官最易溺职者,此也。”对主经世用的改革派人物贺长龄,他们看法一致,称贺为“大人君子”,堪为士大夫之楷模,表明他们具有共同的理想。左宗棠关切地问起滇中战乱,林则徐告知已将祸首绳之以法,不日就能地方平定,百姓安居乐业。
他们谈得最多的西域边政和应对沙俄入侵问题。16世纪初,俄罗斯独立和统一后,就一直奉行东扩政策。16世纪末,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接着就瞄准了中国北部边疆。林则徐充军伊犁期间,对新疆甚为了解,对沙俄阴谋洞若观火。他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左宗棠对新疆问题也相当关注,且有精细的研究。早在1838年,他就读过《西域图志》,“于山川、关隘、驿道、远近、分门记录”。
林则徐对左宗棠寄予很大希望,向左宗棠详细介绍了他对新疆地理的观察,俄国在边境的政治军事动态和自己的战守计划,并将有关材料全部交给了左宗棠。林对左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临别时,林则徐亲书对联一副给左宗棠,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看到后继有人,林则徐病容尽去,豪情顿生。
左宗棠视林则徐为知己同道,期望同林一起,共图大业。不料,当年秋,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再度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理军务。但林在赴任途中即病逝,时年65岁。左宗棠闻噩耗,悲从心来,挥泪书联,以寄哀思: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泽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左宗棠终不负林则徐重托。历史就是巧,20余年后,左宗棠以65岁高龄舆梓出关,收复新疆,建行省,屯田垦荒,凿修水利……林则徐生前的意愿一一得到实现。
(本期撰文: 陆立人 编辑:王三川)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岳麓故事》。
投稿方式:csylgs@qq.com
联系方式:0731-88999303
《岳麓故事》网刊
主办单位:
岳麓区委党史联络组
岳麓区史志档案局
岳麓新闻网
岳麓区作家协会
编 委 会:韩律明 喻剑平 周义娟 李波 王丽君
责任编辑:陆立人(主编) 王三川 肖辉 陈敏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