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引题:《周易贲卦》有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过年时,有几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得知我在长沙读书、工作,就问我去岳麓书院后有何感受,还说那是她们心驰神往的地方。我很遗憾地告诉她们,我至今尚未目睹着中国第一书院的熙容。其实那时候不是不想去看看,而是心有畏葸,唯恐不能承受它的气势,亵渎它的灵懿,总想让它静静地在我的脑海中喂养着心中的岳麓图。
在初中时就有幸拜读了秋雨的《千年庭院》,余先生的文字点点滴滴熏染着书院千年的古老气息,不可近观,却又散发着无法抵挡的诱惑书香味。如此,走进岳麓便成了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做了很久却始终不愿揭开面纱的梦。终于,我将要实现这个未了的梦了。
在拜谒岳麓书院前,应该先去登岳麓山。适逢母亲节的土曜日,在公交车上摇晃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岳麓山脚下。沿转了几个来回,终于在粉色的墙下看到黑色石凹中镶嵌的三个金色大字--岳麓山。拾级而上,脚步轻盈,没有导游,择了一条岔路的小路直上。来之前是没有查阅地图的,只想在如此神往的地方凭着自己的直觉去游览。一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断的闪现这样的一个问题:这座距今三亿年的古老山脉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孕育出如此璀璨的文化?
带着些许疑惑步入,倏然觉得是置身那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青山、绿水,碧丝成带、烟波穿花,令人心旷神怡。
早在西晋年间,便有道士来此活动,扎居修行,建起了万寿宫、崇真观,泰始四年,岳麓寺拔地而起,“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虽遭损坏,气势不减。自此之后,六朝的道林寺、隋朝的舍利寺、唐代的道林精舍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岳麓之魅,人文占鳌,气态折桂。这样古老的山、如此衡韵的水,自然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唐时,一位叫王磷的长沙文人,才思敏锐,善诗词,工书画,颇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落拓不羁。受观察使的举荐,到长安参加了“日试万言科 ”。洋洋洒洒一篇《黄河赋》,马迟枚速,顷刻而成。宰相路严见王卓尔不群、奔尘绝逸,欲收于门下,王豪言拒绝,路严勃然。一天,王在岳麓山偶遇李群玉。李善于诗作,却不乐于仕途,常常吟诗自娱。李见王问:“公何许人也?”王答:“日试万言王”。李一向鄙视孜孜于功名的人,言语显示出对王的轻视。王佯装不知,只是提议切磋诗句,李爽然应允。不料,王文思泉涌,李几乎无法应对。当王吟出“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插头”的绝句时,李群玉大为惊叹,连赞 “佳句,佳句”。“君子以文会友”二人结为好友,时常结伴畅游岳麓,王李的岳麓竟对佳话在潇湘文坛广为流传。
岳麓文人,一为官员,便无懈怠。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偏安江左,一手遮天的佞臣畏敌如虎,只知一味的妥协投降。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目睹着国家的内忧外患,官员们却尸位素餐,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朝廷极为不满,毅然辞去官职。据说,后来有这样一段故事,胡寅在岳麓山游览时突然听到秦桧的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异常气愤,便挥笔在墙上写下“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将刘旦比作那凶残的潮州鳄鱼,到长沙来危害白丁。后刘旦知道了此举,便向秦桧告状,胡寅因而被褫夺官职。
如此骚客,节操凛然,威武不屈,一身正气,流芳百世。
行至山顶处,两旁竟变得空旷了许多,一条狭窄的小路直上,恍若天道,一股刺骨的寒意袭来。于此,稍作休憩,便决定沿着大路下山,几经蜿蜒,终于到了爱晚亭,说到此处,我记得张雅在上商务英语时说过岳麓的爱晚亭应该译为“AiwanPavilion”,当时在课堂上我就在脑海里设想,真正的岳麓爱晚亭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浮想千万,不如一见。
今来于此,展望亭置双层,下层外柱青白色,内柱赪色,丹楹刻桷。它是如此安详的矗立着,无数的游客来此驻足瞻仰。千年前,少陵野老清风峡吟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美髯轻拂,轩然霞举,神态安详,爱晚阒然。于此畅游的没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假隐,乃是真正寄情岳麓的达观之士。到了近代,蔡和森、张昆弟、罗学赞等常来岳麓聚会,探求革命真理。
岁月磨砺了岳麓,铸就了它的绕指柔情克刚的风骨,以此而肩负起感化天下的重任,弘泽九州。
从书院的后门进入,半眯着眼睛,徐徐向前。一阵清风拂来,微睁双目,修竹林立,翠叶泄绿,轻抚回廊。不觉已到此,雕栏画栋,波光粼粼的闪耀,虽几经破坏,屡次重修,现建楼阁亭台修葺一新,仍旧不乏质朴的古风,粉墙青瓦,古色古香,浑厚苍劲。
还记得公元1194年,朱熹来到湖南,任安抚使,为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难道是巧合,眼前出现的这颗古树竟然也生于此年。
提起紫阳,不得不提另一位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东南三贤”之一的张栻(朱熹、张栻、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南轩先生一生治学严谨,或许是因父亲为中兴名相张浚,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以传道为己任,不辞劬劳。乾道元年,受邀到岳麓书院,敬夫将师傅胡宏的胡氏之学从南岳传道长沙,使岳麓成为湖湘学派的基地,当时有“得南轩而有耀”的说法。
张栻反对科举利禄之学,主张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在教学上:“学思并进”“循序渐进”等主张。一时间,群英荟萃,学者广及数省,达数千之多,以至于“马饮则池水立涸,舆止则冠冕瑟途”,甚至有人“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终生之憾”。朱熹闻后亲身造访,遂有“朱张会讲,流芳千古”的佳话。
我想凡是到过岳麓的游客,一定会对门口的楹联“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山”印象颇深。那次从坡上下来,无意的回眸,瞥见这副对联,思忖良久,名联中暗含了我的名字,难道仅仅是巧合?
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影响颇深的山长-周式,其“学行兼善,尤以行义著称”,淡泊利禄。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周式,对其兴学大为赞赏,并御题“岳麓书院”的牌匾,授予周式为国子监主簿,留在朝廷效命。但周式蕲求归山执教,真宗为之动容,乃赠鞍马书籍,慊其心愿。
赏玩小憩,在离爱晚亭不远的洗手间的门后,倏然看到有关另一名胜--自卑亭的渊源传说,咸丰11年建,名取《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岁月瘦如刀,翠竹泣墨痕,历史的铜镜折射出的是寿阳公主含章殿下梅花妆的慵懒风情,影照的是蒋兴祖女丝线缝韶华,秦淮河畔的哀伤苦懑,卑己亦尤天。
尔后,立于书院的正门,遒劲有力的大字彰显岳麓的不凡气势“岳麓书院”,两旁以“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相衬,大有荆楚江流万古新的骄傲。
《礼记》中记载澹台灭明之师曾参与助祭,祭毕,登阙楼,发出一声长叹“大道之行也,与三代只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叹喟自己未逢大道之行,夏商周的三代精英时代。今天走进岳麓书院,俱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诞时”之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此熟悉的一句话,想起每次去八教圆形会议厅都会看见的醒目标语,如今应该已成为了农大人文讲坛的宣传宗旨。岳麓书院就担当了《易经》中概括得精辟的,也是当今中国隐文化的一大支柱--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这一教化天下的任务。
人文岳麓,誉满潇湘,绚及华夏,荣涤瀛寰,光耀万世。
(作者系博才白鹤小学老师)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岳麓故事》。
投稿方式:csylgs@qq.com
联系方式:0731-88999303
投稿者请在稿件上附上联系方式、银行账号及银行开户行,以便稿件采用之后,发放稿费。
《岳麓故事》网刊
主办单位:
岳麓区委党史联络组
岳麓区史志档案局
岳麓新闻网
岳麓区作家协会
编 委 会:韩律明 喻剑平 周义娟 李波 王丽君
责任编辑:陆立人(主编) 王三川 肖辉 陈敏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